网站首页|协会动态|行业新闻|地区协会|企业名录|科普知识|行业标准|行业报告|皮革技术|皮革市场|检测机构|网上展厅|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皮革协会 - 协会动态
回首往事 感慨万千
发布时间:2013-10-21 20:07:52  阅览数:2930

王金龙(本会第1-4届理事、制鞋工程师)

2010年6月20日

上海市皮革技术协会于1980年成立,我有幸出席在上海市科学会堂召开的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并当选为协会首届理事会理事。此后15年,我连任了协会第1--4届理事会理事,为协会的成长与发展聊尽自己的绵薄。我从上海皮革工业公司退休后,还继续应聘负责协会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咨询工作。后来虽年事已高,淡出理事会,却仍然为协会继续发挥余热,专心致志地为协会举办皮鞋设计培训班,为上海和全国制鞋行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皮鞋设计人才。可以说,我与上海市皮革技术协会结缘整整四分之一个世纪,这可是人生道路上能够用重彩浓墨书写的一段历史啊!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在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和协会三十年的成长发展中,有几件事印象深刻,难以磨灭,回想起来,历历在目。

其一,为举办“皮鞋设计培训班”竭尽所能。当年根据上海市皮革中专职校的提议和请求,协会自1986—1992年间双方合作联办“皮鞋设计培训班”,协会委派我为该班的主管兼职技术指导,实际上从生源、师资、教材到校舍,我均一一帮助落实。自1993年起,协会在《中国皮革》、《制鞋科技》等媒体、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职业培训中心、上海皮革联谊会、上海皮革企业管理协会等兄弟协会支持配合下,租借上海佳华酒店开始举办中级“皮鞋设计培训班”,每年两期,每期近三个月,直至2003年因故停办。培训班有我全权负责从招生、教学、实习到结业的办班全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绘图、设计、出样均有具体要求和考核标准。为全国皮鞋行业及企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技术设计人才和中坚力量。

其二,为两岸皮革鞋业繁荣兴旺悉心尽力。1988年上海市天山中学校长的外甥张君达走访协会,咨询求援。张君达自幼赴台,长大后一直在台湾经营出口皮鞋,拟回大陆在上海开办皮鞋厂,到协会来咨询办厂事宜。考虑到两岸关系,协会一面向上请示,一面派我代表协会接待。经过艰苦努力,先后为其举荐了40多名有技术的老师傅,六年后一家3000多人规模的台华皮鞋厂终于在佘山建成,产品远销欧美。而协会自始至终无偿咨询、竭诚帮助。后来张君达当众称道:“是上海市皮革技术协会帮助我起家的,饮水思源,我不会忘记上海市皮革技术协会,也不能忘记大陆同胞的帮助”。记得1999年,台胞女青年张恬嘉欲报名来沪参加“皮鞋设计培训班”,经书面报告上级得到批复后,同意接纳。为确保台胞安全,该期培训仅招收了4名学员。结业时,其父张瑞珍是福州山一鞋业有限公司的台方经理,专程乘飞机来接,含笑称赞女儿经培训后的设计作品。

其三,关于“用钩锥缝制皮鞋沿条”。上世纪60年代初,在皮鞋制底技术革新中涌现的“钩锥缝沿条”新工艺,一改老工艺“对拔针”代之以钩锥缝制皮鞋沿条,新工艺省工高效,在制作上比用对拔针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经实践、鉴定,产品质量合格优等。我的论文《用钩锥缝制皮鞋沿条》(见《中国轻工业》1964年6月)发表后,竟然有人跳出来予以否定,说什么“用钩锥的做法不行的”。后来,内外销皮鞋生产的实践证明,“钩锥缝沿条”新工艺是有生命力的,并进一步推广到当时的工业、商业、总后三个系统广泛应用。

其四,关于“出口皮鞋保洁防霉”。1973年起,业界曾经流行“塑料袋包装皮鞋”,袋上印刷各种花式标志,煞是好看,但却掩盖着另一种潜在隐患。不料,出口皮鞋运到国外,几乎批批发霉,退货、索赔接二连三,弄得企业相当被动。查其原因,关键是皮鞋生产过程许多工序湿水、浸泡,甚至绷楦后水珠渗露鞋面上,再加上后整理,产品含水量很高,尽管经过烘烤干燥,但热腾腾的产品,立即套上塑料袋,经仓储、运输,货到国外开箱拆包,皮鞋不长霉才怪。这种现象其他皮件产品也时有发生。为此,整改措施很快出台:废止:塑料袋包装;规定:车间半制品不落地,工序间必须架空传递,半成品保持干净,成品不得用水洗或湿揩,控制成品湿度含水量不超过18%。

其五,关于“坦克松”新鞋材技术论证。1987年间时兴用“坦克松”作出口皮鞋内底,有人向上海商检局举报有三大质量问题,且涉及江浙沪地区,量大面广,差一点影响华东地区皮鞋出口。在商检、轻工、皮革公司和皮革技术协会联合调研、走访、论证、鉴定后,最后,由上海市皮革技术协会组织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坦克松”新鞋材进行技术论证,出具书面鉴定结论,签署盖章,最终得到商检认可,“坦克松”才作为新材料投入应用。于是,我就此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坦克松内底应用商榷》(见《四川皮革》1987年第3期),后来,还应邀去四川成都作演讲。

其六,关于“765猪皮硫化皮鞋”风行一时。上海第六皮鞋厂(友谊皮鞋厂)原来专做线缝男皮鞋,厂小,技术力量薄弱,后来向大裕橡胶厂学习取经,研制出765猪皮面料硫化底男皮鞋,当时售价每双7.65元,由此开始,业界从俗称到冠名“765”,传得沸费扬扬。新闻记者秦绿之闻之,特地上门采访,在报纸上发表一篇765皮鞋的文章,于是市场传开,家喻户晓。该产品特点是:价廉物美、晴雨两用,深受消费者青睐,风行一时,供不应求。生产工艺由线缝改为硫化,企业既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由产品销售畅销不衰,经济效益显著。该厂瞿金龙被轻工部请到北京向同行介绍经验。我通过皮革技术协会组织技术讲座,推广制鞋工艺与技术个新的经验交流,是整个行业受益。还在杂志上发表论文《“低档产品”做出高贡献》(见《制鞋科技》1982年第4期),从“四要”探索皮鞋市场要求(见《四川皮革》1992年第1期)。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我虽已耄耋之年,但我和协会仍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我和协会的缘分。记得名医兼书法家裘沛然有句名言:“鸟托巢于丛,人寄命于群”,凡事要利国利民,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诈于人,这是我的人生格言和希望。


收藏】【打 印】【关 闭
地址:上海市罗锦路55号B楼201室
Copyright © 2008-2024 slta.net.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21-33730859  传真:021-63012804 邮箱:info@shyhzl.com.cn 
上海皮革网-皮革网-上海市皮革技术协会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v1.14.0908 沪ICP备11017560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乡巴佬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