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文 (本会第1-5届理事、高级工程师)
2010年7月8日
上海市皮革技术协会(简称:协会)成立于1980年,至今已30年了。30年来,协会在上海市科协的领导下,在履行协会宗旨“创新、交流、咨询、服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多次受到市科协的表彰,现已是市科协所属二星级协会之一了。在协会进入而立之年之际,我衷心祝贺协会3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也为我是协会的一员而高兴,同时也缅怀协会创始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张西林老前辈。
协会成立,把原来皮革行业分散在工业、商业、军需、外贸系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了,为大家进行技术交流、服务社会搭建了一个平台,大家发自内心地把协会称之为“皮革科技工作者之家”。我从协会一成立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并在第一至第五届理事会中担任理事,亲身经历和体验到30年来,协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协会成立时,正值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在那种大环境下,各地要求与上海联营,技术服务、科技咨询等项目很多。协会把握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地、积极地组织会员和有经验的老师傅进行技术服务。这是一件多方共赢的事。同时,也开展国内外及协会内的技术交流,协会创收所得一部分用作积累,一部分回馈社会,大部分用于开展活动、为会员服务、以及必要的自身改善上。如:组织全体会员分期分批赴庐山休养,召开全体会员大会时发放纪念品等。协会这一时期的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名声在外,影响力扩大,凝聚力增强,这是协会兴旺时期。我与闻碧筠高工是协会制革组组长。每年至少组织1-2次技术交流活动,如:稀土金属在皮革工业中的应用。国内外皮革发展趋势,我讲过湿法合成皮革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汇报过美籍华人杜书东博士来华在成都工学院讲学的主要内容等。闻工和我是女理事,我们还组织过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全体女会员欢聚一堂,交流经验,增加了彼此间的感情。当时我在上海益民制革厂担任副厂长,主管生产技术,我竭力为我厂30多名会员参加协会活动创造条件和提供方便。我和顾广发高工同是协会理事,1990年夏,吉林省通化市二轻局局长和通化皮鞋厂厂长来沪要求我厂技术服务,建立一个合成鞋用材料(内底革和主根包头革)车间,我们把要为协会办实事的愿望先向厂领导提出,然后由协会秘书长季仁与厂长商谈,以12万元服务费的70%给协会。项目由我和顾工负责完成,由我们提供车间平面布置图及设备选型,待他们设备安装完成后于1991年9月,我和顾工带队前往通化皮鞋厂进行设备调试和工艺试验直到投产,历时一个半月。总之,我们能为大家庭做些实事而感到心安。
第四届理事会后期,协会投资办皮革服装厂失误,卖出的产品货款不能收回,把多年来的积累几乎消耗殆尽,给第五届理事会开展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为紧缩开支,协会办公室地点几经搬迁,最后在邓山春厂长大力支持下迁至红光制革厂,这是协会最困难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我很理解理事长难以开展工作的处境和要把协会维持下去的心理。我仍积极参加理事会工作,和大家一起分析失误原因,讨论起诉买房、清仓查账、盘清家底、开源节流渡过难关,并赞同李方舟工程师出任秘书长,负责处理协会日常工作。
第六届理事会就任于协会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挑起了一副沉重的担子。按新章程规定,我已经年过七旬,不可能进入理事会,但作为老会员,对后几届理事会的工作仍然关注,通过看《上海皮革》、《上海皮革网》、参观中国(上海)鞋类、裘皮皮革、箱包、皮具展览会(以下简称国际皮展)、参加第七届、第八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应邀参加第八届理事会第二、三次(扩大)会议、2009年皮革形势研讨会、2010年参与世博“品牌 创新 营销”主题论坛等活动,以及翻阅协会工作总结、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从中了解和感受到协会最近10年的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和业绩。其中,应邀参加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给我的印象最深刻。那是我不当理事后应邀参加在香格里拉度假村召开为期两天活动,我的第一感觉是协会有钱啦!实际上只有一顿早餐,三顿正餐,正餐十菜一汤很普通的农家菜,住宿不是星级宾馆,虽然开支不大,但我脑海里还是保留着协会困难时期开支捉襟见肘的情景。第二感觉是耳目一新,增添了许多新面孔。后经介绍是新吸收的会员和团体会员代表。总的印象是协会已开始走出困境,又增添了生力军,我为我们协会的发展也增添了信心。
此后,协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协会通过《上海皮革》杂志和《上海皮革网》建立了一个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国际皮展,给供需双方搭建了一个洽谈业务的平台,连续7届,已见成效;发展了新的服务对象。如:成立了诚信企业创建办公室。可以向市诚信办推荐诚信企业;筹备主办“鞋类设计师资格研习班”培养造就制鞋设计人才;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及行业发展趋势及时举办2009年皮革形势研讨会、2010年世博与“品牌、创新、营销”主题论坛,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行业迎战寒流而雪中送炭;承担市科协“创建亚太地区(上海)皮革品牌、创新、营销总部(中心)可行性研究项目”软课题,前瞻行业未来;制订了协会今后10年发展纲要,意识超前,开拓创新,目标宏伟,以完善协会服务功能;按市星级协会标准的要求,持续两度被评为上海市科协所属二星级协会的荣誉。以上是我个人的体会和认识,并非协会发展进步和取得成绩的全部。老同志们相见,都颌首称赞,协会工作搞得好、搞得活,开创了协会的新局面。
我不当理事之后,仍然受到协会的关心、爱护,经常应邀参加协会活动,而我们老同志也是心中有协会,一心向着协会。譬如,在会员大会上,理事会还特意安排我和顾工为第八届理事会换届选举监票,我们认为这是尊老,让我们感到还在为协会工作。顾工身体欠佳,坚持站着监票还协助统计选票,直到会议结束。又如,李秘书长代表协会做了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总结,考虑到这份总结要上报市科协,我发现一处内容稍有出入,次日我电告李秘书长,他立即打开电脑做了校正。再如,按一位校友来电,要我帮他查核另一在沪校友职称评定的原始记录,由此联想到上海二轻局和皮革公司系统高、中级职称评定工作随着机构撤销而停止,我就建议协会创造条件,争取拥有技术职称的评审资格。还有,协会为编撰30周年特刊需要历届理事长和秘书长的照片。其他人都有,唯独缺季仁秘书长的。我得知后,当晚查到季工儿子季晓的手机号码,立即拨通说明原因,请他送照片去协会,事后温工告诉我照片收到,是季晓用快递把照片寄去的。总之,协会对我关心爱护,我又能为协会做什么呢?只是几件小事,平淡之中见真情。我和我多年的工作伙伴顾工,都是真心实意地为协会工作。年纪老了,我把参加协会活动看成是一种精神享受,还可以了解协会,增长知识。我会把协会寄来的会议通知和国际皮展参观券放在家里比较显眼的地方或夹在台历中以免忘记。我与协会30年用一句话来表达:协会中有我,我心中有协会。
最后,我祝愿协会在为中国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多做贡献!